我们在第一篇连载文章中讨论了论文录用的及格线以及对创新的要求,介绍了用“找差异”的方法从研究人群特点入手找创新点的套路。今天我们接着讨论创新的问题,重点讨论一篇临床研究论文中创新点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简单的事情容易讲清楚,复杂的事情不同意讲清楚,写论文也是一样。一个创新点有可能讲清楚,两个就有点麻烦,要分别说,还要兼顾两个创新点之间的关系,如果三个或更多就乱了。因此,一篇临床研究论文应该有一个创新点,不能没有,也不能多。一个创新点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想明白后的最优处理方案。
论文的版面是有限制的,在有限的版面内介绍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实际上并不容易,因为临床研究是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开展一个简单的研究,干扰因素很多,在研究方案设计以及具体的操作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环节和措施有特殊的设计和操作,需要写清楚,否则读者会质疑研究的科学性。只有在讲一个故事的框架下,才有可能在有限的版面中尽可能把方方面面的情况介绍清楚,因而一个创新点已经是一篇论文能够容纳的极限了,多个创新点在一篇论文中几乎不可能把方方面面的情况介绍清楚。一篇论文涵盖多个创新点,本意是提高论文的质量,实际上是降低论文的质量,原因是没有足够的版面,肯定写不好。
创新点要站住脚必须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临床研究论证创新点科学性很难,原因是临床研究受条件限制,干扰因素很多,必须在排除所有可能的潜在干扰后,结果和结论的科学性才能站住脚,创新才有可能被学术界认可。即使要让一个创新点在论文中站住脚,都要全力以赴,同时让多个创新点在一篇论文中站住脚几乎不可能。有朋友会问,我的研究确实有多个发现,怎么写论文?我的建议是一篇论文写一个创新点,就像“盲人摸象”那样,每次从一个角度摸一下,讲一个科学故事,有几个方向可以摸就讲几个故事。最后还增加一个写论文的机会,就是把自己研究找到的创新点和既往别人找到的创新点综合起来做分析,就是所谓多因素分析,撰写综合评价的论文,回答单篇论文无法回答的问题。在最后这篇论文中,创新点还是一个,就是综合。这种做法就好比有一个聪明的盲人,他说你们摸的都是大象,但故事都不一样,我相信你们讲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但都是局部的,无法将大象的总体情况讲清楚。现在我不再从某个方向摸了,我做的事情是把你们的故事综合起来,包括把不同故事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把整个大象长得什么样搞清楚。胡适曾经讲过,做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我们做研究写论文不能贪多,一次前进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站住脚,积小胜为大胜。最后重复一句话:一篇论文一个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