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研究揭示绵羊多羔分子机制

爱科学,www.iikx.com

  研究揭示绵羊多羔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采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方法对无FecB突变且产羔数存在显著差异的小尾寒羊子宫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并鉴定了多个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索绵羊高产的分子机制以及培育高产绵羊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蛋白质组学杂志》上。

  

团队首席储明星研究员介绍,产羔数是绵羊最重要的繁殖性状之一,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寻找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关键基因一直是育种学家关注的焦点。子宫作为胚胎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其功能不全可引起母畜20%~30%的胚胎损失,最高可达到40%,而胚胎受损是影响羊产羔数的主要因素之一。

  

该研究以无FecB突变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对其单、多羔子宫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多羔小尾寒羊子宫中,ACSS3、SDSL、ENSOARP00000002929三个基因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差异显著;相对于单羔组,在多羔组中显著上调的mRNA和蛋白质主要富集到鞘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能量代谢相关通路。

  

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专项、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支持。(来源:中国科学报张晴丹 高冰清)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prot.2019.10352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作者:储明星等 来源:《蛋白质组学杂志》

爱科学,www.iikx.com

研究揭示绵羊多羔分子机制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