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贵州首次发现暴鱼属新种“盘州暴鱼”

爱科学,www.iikx.com

  贵州首次发现暴鱼属新种“盘州暴鱼”

  

盘州暴鱼正型标本

  

4月7日,国际期刊PeerJ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新成果。研究团队在贵州盘州发现2.44亿年前一种大型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命名为盘州暴鱼。

  

据徐光辉介绍,它体长26厘米,代表了疣齿鱼科最古老的化石新证据,也是暴鱼属在贵州的首次发现。盘州暴鱼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过去不为人知的疣齿鱼科生态适应多样性,更新了人们对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的认识。

  

基干新鳍鱼类在三叠纪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之后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化石证据。疣齿鱼科鱼类是三叠纪体型最大的一类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体长可达65厘米,在食物网中占据较高的位置。

  

过去,疣齿鱼科鱼类主要发现于欧洲中、晚三叠世海洋环境,以疣齿鱼属为代表。近年来,疣齿鱼属的近亲,即暴鱼属,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发现揭开了疣齿鱼科鱼类生态多样性的神秘面纱。

  

研究发现,盘州暴鱼进化出与之前发现的云南暴鱼及其他所有疣齿鱼科鱼类不同的生态适应,展现出更为粗犷凌厉的一面:具有粗大肥胖甚至有些驼背的身躯,满头密布较为粗大的瘤点,上、下颌口缘分别有五颗向前伸的大龅牙,口内还有硕大的研磨齿,令猎物不寒而栗。

  

功能形态上分析,盘州暴鱼比其他疣齿鱼科鱼类的游泳速度都要略慢,但其游泳平衡性能更好,有利于在海底岩礁等复杂的环境下运动和捕食。在食性方面,盘州暴鱼更倾向于捕食底栖、游泳速度较慢、带硬壳的腹足类和双壳类等猎物,而不是追逐捕食游泳速度较快的鱼类和头足类等。盘州暴鱼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一个成熟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中三叠世早期的华南海(东古特提斯洋)已经建立起来。

  

盘州暴鱼引人瞩目的驼背体型在疣齿鱼科中尚属首次发现。徐光辉介绍说,我们的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驼背体型在三叠纪新鳍鱼类中平行演化了四次:除了盘州暴鱼外,分别独立出现于波尔兹鱼目、伪比肯鱼科和拱鱼科鱼类。

  

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专项和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的资助。(来源:中国科学报崔雪芹)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7717/peerj.1125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作者:徐光辉等 来源:PeerJ

爱科学,www.iikx.com

贵州首次发现暴鱼属新种“盘州暴鱼”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