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中外学者合作实现设备无关量子随机性扩展实验

爱科学,www.iikx.com

  中外学者合作实现设备无关量子随机性扩展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张强、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员范靖云等,分别与英国约克大学教授Roger Colbeck、清华大学教授马雄峰合作,采用不同理论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设备无关的量子随机性扩展,为设备无关量子随机数的实用化奠定坚实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分别发表于《自然—物理学》和《物理评论快报》。

  

随机性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无处不在,在信息安全、数值模拟、抽样检测和公益彩票等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基于量子物理内禀特性产生的量子随机数,被认为是区别于经典随机数的一种真正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资源。设备无关的量子随机数安全性仅仅与系统的输入、输出相关,而并不依赖于物理设备的质量和可信度。即使在极端条件下,设备本身不可信或受到第三方控制,乃至窃听者拥有强大的量子计算机,该方案产生的随机比特仍然具有目前最高等级的安全性。

  

潘建伟团队和合作者于2018年首次实验实现设备无关的量子随机数产生。但在此实验方案中,随机数产生过程中消耗的随机性远远大于产出,随机数产生的不可持续性,阻碍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针对这一问题,潘建伟团队和合作者设计并实现了设备无关的量子随机性扩展。他们与Roger Colbeck合作,在基于熵累积理论的实验中,约在19.2小时内实现2.57×108比特的随机性净增加。英国学者Paul Skrzypczyk认为,该工作毫无疑问提供了最高质量的随机数,是量子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同时,他们与马雄峰团队合作,在基于量子概率估计方法的实验中,约在13.1小时内实现1.08×108比特的随机性净增加。《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认为,这是一项量子随机数产生、随机扩展领域中的开创性工作。(来源:中国科学报桂运安)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0-01147-2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6.05050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作者:潘建伟等 来源:《自然—物理学》

爱科学,www.iikx.com

中外学者合作实现设备无关量子随机性扩展实验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