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物候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内容,相比于春季物候的研究,秋季物候的研究相对滞后,但其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年际变化却更重要。相比于物候影响研究中通常关注的温度、降水等因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朝阳、葛全胜等对风速这一尚未考虑的因子开展了探索性研究。
利用多尺度数据(2405个地面站点观测、18个通量站点数据、34年连续卫星产品等),针对高纬度地区的风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半球高纬度区域(50°以北)过去34年风速减弱显著推迟了植被秋季落叶期,对秋季落叶期年际变化的贡献高于温度和降水。其机制是风速减弱降低了冠层蒸发,缓解了干旱效应,同时,风速减弱提高了露点温度,植被对其产生适应性,延长了落叶期。该研究揭示了地表风速变化对植被秋季物候的影响,开拓了气候变化与植被物候研究的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上。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全景美丽中国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的资助。
A、高纬度区域风速变化;B、风速和植被落叶期偏相关;C、风速和土壤水分相关分析;D、未来风速模拟的误差分析
研究团队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