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证据证明现今俯冲的大洋板块与地幔柱能够发生相互作用,这一过程具有重要地质与地球物理意义,对地球动力学具有指示意义。然而,古板块俯冲与地幔柱相互作用的机理与过程仍存在争议。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夏小平团队博士徐健通过对中国云南元阳县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两大深成花岗岩侵入体的原位微区锆石Hf-O同位素和U-Th-Pb定年,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Hf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晚二叠世俯冲古特提斯洋板块与峨眉山地幔柱相互作用提供了证据。这两大深成侵入体出露于峨眉山火成岩省中带哀牢山构造带的变质杂岩体中(图1),分别为晚二叠世和早三叠世的A型花岗岩,主要由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以及锆石和含Fe-Ti氧化物组成。两个花岗岩深成侵入体的SI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晚二叠纪(259±3Ma) 和早三叠纪(248±2Ma) (图2A-B),与峨眉山主要岩浆作用(约260 Ma)同时期或稍年轻。它们的主、微量元素和矿物学显示出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高全碱(7.93-9.68 wt%)、高HFSE(如Zr 、Nb、Ta)含量、高FeOT/(FeOT+MgO) (0.87-0.98)、显著亏损Eu、Sr和Ba、高Ga/Al (3.67-5.06)和透长石的出现。 元阳A型花岗岩具有低Y/Nb (<1.2)、Yb/Ta (<2.0)、高(87Sr/86Sr)i,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高Ti玄武岩相似,高Nb/Th(>3.0)比值与地幔柱源区岩浆相似,接近零的εNd(t) (晚二叠纪:




图1.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相邻区域的主要地体和峨眉山溢流玄武岩的地质简图

图2.元阳晚二叠、早三叠A型花岗岩SI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与典型CL图像(A-B)、SIMS锆石δ18O直方图(C-D)、锆石εHf(t)值

图3.锆石εHf(t)-δ18O二元混合模拟图 (AOC-蚀变大洋壳源熔融; JG-年轻辉长岩)

图4.构造模型示意图-俯冲古特提斯板块与峨眉山地幔柱相互作用
研究团队单位: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团队单位: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