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国家天文台在LAMOST数据中新发现135颗O型星

爱科学,www.iikx.com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广伟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数据中筛选出209颗O型星,其中135颗是最新发现的。这是迄今利用单一光谱数据库,一次性新发现银河系O型星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此前,最大的具有光谱信息的银河系O型星星表(Galactic O-Star Catalog,GOSC),仅有590颗O型星,且这些O型星是人类近百年来累积发现的总和。

  O型星是稀有、生命短暂却影响较多天文领域的大质量天体。O型星主导其所在星系的光度;在宇宙早期发出大量的电离光子,电离中性的氢和氦,从而使宇宙进入了黎明时代;其星风及死亡时剧烈的爆炸,搅动周围的气体,促使新的恒星形成;抛出物与周围气体混合后,增加了气体的金属丰度,从而促进星系的化学丰度演化;是核塌缩超新星的前身星,也是长伽马射线暴和引力波事件中双黑洞的前身星。因此,对大质量O型恒星的深入研究将为理解宇宙黎明时代、星系化学演化、恒星形成、核塌缩超新星、长伽马射线暴、引力波事件等热点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大质量恒星处在银盘中,被银盘中厚厚的尘埃遮挡,因而具有较大的消光和红化,从而它们的颜色与银盘上海量的冷星类似,这导致较难找到大质量的O型星。LAMOST是国家天文台负责运行的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它具有5度的视场,一次曝光可获取4000条天体光谱。目前,LAMOST已获得1700多万条光谱,低分辨率光谱占到1100多万条。正是基于这一海量光谱库,天文学家才有可能实现一次性新发现如此多的O型星。

  LAMOST新发现的135颗O型星中有12颗为新发现的Oe星,使Oe星的数量翻倍,达到25颗。传统的观点认为,超强的星风使O型星的星周盘无法形成,进而无法形成Oe星。这12颗LAMOST的Oe星,对O型星的星风和星周物质的盘等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中还包含一些较暗的、处于银河系外旋臂的O型星。另外,将LAMOST发现的O型星与之前公布的光谱数据比较,发现了一些呈现光谱变化的O型星。

  未来,对这些新发现的O型星样本的后随观测和进一步研究,将增进对O型星各种观测现象及其本质的理解,也将推进与大质量恒星相关的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增刊》上

  论文链接

各种矮星示意图(从大到小:O型星、B型星、A型星、F型星、G型星、K型星、M型星)


研究团队单位:国家天文台
爱科学,www.iikx.com

国家天文台在LAMOST数据中新发现135颗O型星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