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研究实现单原子Ru催化醛酮还原胺化制备伯胺

爱科学,www.iikx.com

  研究实现单原子Ru催化醛酮还原胺化制备伯胺。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爱琴和张涛院士团队,发展了一种钌(Ru)单原子催化剂用于生物质基醛/酮的还原胺化反应,在不改变单原子分散的前提下,通过精细调控Ru单原子的配位环境,实现了催化剂的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并建立了单原子配位环境、电子结构和还原胺化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11年,张涛等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氧化铁负载的单原子铂(Pt1/FeOx)单原子催化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原子催化的概念。此后,该概念迅速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前沿,尤其在选择加氢反应中,单原子催化剂表现出远优于纳米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单原子催化中,活性金属单原子周围的微环境对其催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但如何在保持单原子分散的状态下调控单原子周围的配位环境,对于单原子催化剂仍是挑战。在前期研究中,团队发展了精细调控Pt1/FeOx单原子催化剂中钌—氧配位中心配位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兼具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并通过多种谱学方法的联用,对一系列氮掺杂碳载体负载的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金属—氮活性中心配位结构进行高分辨解析。

   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将单原子催化剂拓展至更具有挑战的生物质基醛/酮还原胺化反应中,发展了一种高活性、高稳定Ru单原子还原胺化催化剂,并通过改变热解温度和热解气氛,精准调控中心Ru单原子的配位结构和电子结构,从原子/分子水平建立单原子Ru配位结构和还原胺化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发现还原胺化活性随着钌—氮配位中心配位数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其中具有钌—氮配位中心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活性达到最高,且优于目前文献中报道的所有Ru纳米催化剂和均相催化剂,且该单原子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底物普适性和抗一氧化碳、硫毒化以及耐高温氢气还原稳定性。(来源:中国科学报卜叶 齐海峰)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3429-w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作者:王爱琴等 来源:《自然—通讯》

爱科学,www.iikx.com

研究实现单原子Ru催化醛酮还原胺化制备伯胺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