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北太平洋垃圾带渔具污染形势严峻

爱科学,www.iikx.com

  北太平洋垃圾带渔具污染形势严峻

   海洋清理组织的塑料研究,对001B系统在太平洋垃圾带捕获的物品进行分析,根据语言和国家代码来寻找关于来源的线索。 图片来自海洋清理组织

  

   002系统在太平洋垃圾带捕获的塑料样品,002系统是海洋清理组织清洁系统的最新迭代。样品中可见一个箱子(有日文字),有鳗鱼陷阱和渔网,这些全部来自渔业活动。 图片来自海洋清理组织

  

   从太平洋垃圾带中提取的塑料,来自海洋清理组织的002系统清洁方案。从中可以看到大量来自捕鱼活动的板条箱和浮标。 图片来自海洋清理组织

   一项新研究指出,少数工业化渔业国家贡献了北太平洋垃圾带(NNPGP)的大部分漂浮塑料垃圾。研究结果凸显出渔业在加重和缓解海洋塑料污染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结果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北太平洋垃圾带是指在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一种洋流系统)中漂浮的大量塑料。此前科考发现,渔用绳网和较大的塑料碎片可能组成了该区域四分之三的物体。

   荷兰鹿特丹海洋清理组织的Laurent Lebreton和合作者分析了在2019年6月至11月的一次科考期间从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采集的573公斤碎屑——由6093个大于5厘米的物体组成。这些碎屑采集自北纬33.0至35.1度和西经143.0和145.6度之间。

   研究团队检查了这些塑料碎屑中显示来源国信息的证据,比如语种、公司名称或logo。作者还利用洋流数据模拟了塑料碎屑是如何进入北太平洋的。

   虽然有33%的碎屑无法辨认,但数量排名第二的物体是渔具,如鱼箱、牡蛎间隔器、鳗鱼捕捉器。塑料浮子和浮标虽然只占所有物体的3%,但质量占到总质量的21%。

   研究者称模型显示,NPGP中的塑料碎屑来自渔业活动的概率是来自陆地活动的10倍以上。他们指出,大部分得到辨认的塑料碎屑贡献国都有工业化渔业。这表明渔业需要进一步透明化,同时应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以管控渔业船舶上的废物管理并监测海洋中的废弃捕捞渔具。(来源:中国科学报冯丽妃)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2-16529-0

  
作者:Laurent Lebreton 来源:《科学报告》

爱科学,www.iikx.com

北太平洋垃圾带渔具污染形势严峻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