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内耳隐藏反刍动物数千万年演化线索

爱科学,www.iikx.com

  内耳隐藏反刍动物数千万年演化线索

  巴塞尔自然历史博物馆(瑞士)的古生物和骨学藏品中有许多反刍动物的标本。图中为Mennecart博士正在查看一些小羚羊的头骨。图片来自:Oceane Lapauze

  反刍动物内耳演化,写满3500万年环境与地质学影响的痕迹。图片来自Laura Dziomber

  獐内耳的位置和复原图,图片来自Laura Dziomber

  科学家描述了用反刍动物内耳形状检验食草动物数百万年的演化。这些发现将内耳形状变化与鹿和牛的多样化、气候及扩散到新栖息地联系起来。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内耳感知运动和方向,其形状和大小被用于推断灭绝动物的敏捷性。内耳骨(骨性迷路)在化石记录中异常密集且保存完好,意味着它可以被用于研究哺乳动物数百万年演化的各方面。

  瑞士巴塞尔自然历史博物馆的Bastien Mennecart和同事研究了306个现生和化石化的反刍动物内耳骨,包括长颈鹿、鹿、牛、绵羊和山羊,跨越3500万年的演化历史。

  研究者使用三维X射线数据来测量这些内耳骨形状。他们发现小的、非功能性内耳形状变异,与这一分类群中新物种的演化一致。例如,鹿的内耳加速变化,与自300万年前上新世/更新世以来19个新鹿类物种的演化一致。

  在一些类群中,研究者发现,内耳变化还与全球气温变化一致。即使在这一重要感觉系统中,次要的形状差异也能反映气候和演化历史。

  Mennecart和合作者表示,这些发现表明内耳有可能作为演化见解的工具,支持进行更多工作,研究其他类群内耳非功能性形状变化的影响。(来源:中国科学报 冯维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4656-0

  作者:Bastien Mennecart 来源:《自然—通讯》

爱科学,www.iikx.com

内耳隐藏反刍动物数千万年演化线索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