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8年获重大突破!90后博士回国入职西湖大学。“接受失败是做科研的必备素质!”邵思达在做这项再生医学新药研究的时候,90%都是失败的,他差点被接二连三的不顺利击垮。
对干细胞研究的热爱,以及想要研发出真正惠及人类健康的药物的初心,激励着邵思达在一个又一个低谷中重拾翻越高山的动力和决心。这场拉锯战,他耗时8年才终于迎来曙光,研发出一种肺部靶向的类药物小分子,可以激发肺部干细胞的生长。
近日,他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提出,在药物刺激的作用下,机体的再生功能可以被激活,从而修复受损的肺组织。他们开发的药物将在今年夏天进入I期临床试验,有望为严重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一直心系我国干细胞领域发展的邵思达,很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外求学10年后,他毅然决然回国加入西湖大学理学院,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带着8人的年轻团队,继续探索干细胞和组织再生研究领域更多的可能性。
邵思达团队
在带学生时,邵思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会手把手带着学生做实验。“我们是一个年轻的研究组,趁我现在有精力,我想把每一位学生都教好。欢迎对化学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我们的团队,如果你也对使用化学分子解构组织再生过程感兴趣,可以随时联系我。”
而且邵思达非常不提倡大半夜还在搞研究。“我习惯了早来早走,早上六七点钟到,晚上七八点钟回家,我经常跟学生说不要把实验搞到深夜一两点钟。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没有父母会喜欢孩子因为熬夜伤身体的。”
参考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400077121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张晴丹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