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安第斯皇后凤梨保护基因组学研究获新进展

爱科学,www.iikx.com

  安第斯皇后凤梨保护基因组学研究获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葛学军团队与乌普萨拉大学教授Martin Lascoux合作,在安第斯皇后凤梨保护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利用重测序技术对来自秘鲁的9个群体,共计200个安第斯皇后凤梨个体进行研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

安第斯皇后凤梨。刘露供图

安第斯皇后凤梨9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刘露供图

?

   刘露等科研人员利用重测序技术对来自秘鲁的9个群体,共计200个安第斯皇后凤梨个体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全基因组数据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溯祖法推断群体动态历史,并将结果与长命多次繁殖植物Puya macrura Mez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发现,安第斯皇后凤梨的9个群体间高度分化,群体内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遗传负荷。尽管各个群体内部缺乏遗传变异,但平衡选择在维持部分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安第斯皇后凤梨和其近缘种P. macrura均在更新世受到强瓶颈作用的影响,随后,P. macrura的群体规模逐渐恢复,而安第斯皇后凤梨的群体规模却持续收缩。

   研究表明,长命单次繁殖的生活史性状可能影响植物的群体大小和基因组变异,使安第斯皇后凤梨面临较高的灭绝风险,这一发现强调了在未来物种保护和管理中需充分考虑生活史的影响。(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周飞)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nph.20036

  
作者:葛学军等 来源:《新植物学家》

爱科学,www.iikx.com

安第斯皇后凤梨保护基因组学研究获新进展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