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慧眼如炬的通信先锋。邬贺铨(1943.01.16),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1G到4G,基本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既源于需求,又牵引需求,目标比较单一,发展是比较成功的。”中国在5G时代,正式实现商用时间节点与全球同步,4G、5G已进入千家万户的手机中,但在邬贺铨看来,6G在应用方面,可能并非与此前相同。邬贺铨认为,6G的特定业务可能不会主要落在手机上,而是会呈现终端多样性。在6G时代,大企业经申请批准可以使用专用频率建专网,中小企业则可以在运营商的工业互联网专用频道上组织自己的局域网。为工业互联网划出专业频段,可以避免和公众网业务的互相干扰。
人工智能在6G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邬贺铨认为,人工智能需要与6G结合,而6G也更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目前,基础大模型已可用于6G,特别是在智能客服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此外,还可以开发场景模型用于网络规划和优化。
邬贺铨更关心的是AI在无线接入网方面的作用,包括信道建模、空口优化、移动性管理和优化,以及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绿色化。无线接入网的架构一直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式和虚拟无线接入网采用软硬件解耦的方式,支持云原生和功能升级,但目前在成熟度和性能上仍不如专用架构,需要尽快补足中国在这方面的短板。邬贺铨强调,AI在接入网的应用面临很大挑战。无线接入网要求实时性很高,而AI大模型的计算处理会占用时间并产生延迟。此外,虽然单蜂窝的干扰控制已相对成熟,但利用AI抵消多蜂窝之间的干扰对算力的要求很高。邬贺铨说,需要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对6G系统的影响,但目前还不宜过于乐观。我个人认为AI在无线接入网的应用是必然要做的,但是至少当前几年能带来多少收益,现在还不好估计。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慧眼如炬的通信先锋)
来源:知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