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搭建首个跨物种、跨组织的衰老相关环状RNA数据库。
研究表明,在衰老过程中,circRNA会在诸如心脏、脑等一些重要器官里逐渐累积,密切调控衰老。然而,目前人们对circRNA调控衰老的认知仅局限于少数几个circRNA,大部分circRNA对衰老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为全面解析circRNA的时空表达特征与功能图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何永捍团队联合研究所生物多样性大数据中心,构建了首个跨物种、跨组织的衰老相关circRNA数据库——CircAge。CircAge整合了来自GEO、GSA等公共数据库以及实验室自主测定的共计803个RNA-seq数据集,涵盖了人、猕猴、大鼠、小鼠、斑马鱼、果蝇和线虫7个物种、24种组织类型的不同年龄段样本,最终成功鉴定到53万个circRNA,其中大约23%的circRNA在不同物种间展现出保守性。经分析发现,circRNA在多个组织中会随衰老进程出现累积趋势。
该数据库还整合了miRanda、TargetScan、CPAT、IRESfinder及POSTAR3等分析工具,实现了对circRNA与miRNA、RNA结合蛋白(RBP)互作、circRNA编码潜能等多维度的功能预测。作为国际上首个衰老相关的circRNA数据库,CircAge有望为衰老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干预靶点的筛选以及circRNA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5月1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CircAge: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for Aging-Associated Circular RNAs Across Species and Tissues为题,发表于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和云南省“兴滇英才”项目等的支持。
跨物种衰老相关circRNA的鉴定和CircAge数据库功能概览
研究团队单位:昆明动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