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研究揭示间冰期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爱科学,www.iikx.com

  研究揭示间冰期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冰芯和海洋沉积记录了冰期时段显著的气候快速变化,然而,在温暖间冰期气候突变的特征和演化鲜有报道。探究过去温暖期气候突变的特征和机理,是预估未来变化趋势和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重要前提。而渭河盆地钻孔揭示的更新世间冰期季风气候快速变化,为理解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事件频发提供了历史相似型的理解。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联合比利时、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多国学者,在受东亚季风影响显著的渭河盆地,通过环境钻探获取了512米高质量钻孔岩芯,开展了磁性地层、沉积环境、古气候变化等方面研究,旨在高分辨率重建更新世亚轨道-千年尺度东亚季风变化历史。

   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渭河盆地户县钻孔位置示意图。

户县钻孔的岩芯照片、古地磁结果及粒度变化。图片均由论文作者提供

?

   论文作者们在户县钻孔粘土含量变化反应了季风降水影响的湖面波动,表现出具有显著的亚轨道和千年尺度波动。类似的半岁差信号在东亚其它湖泊记录中均有显示,但1/4岁差和千年尺度波动在户县岩芯记录中更为清晰。间冰期季风气候表现出显著的不稳定性特征,与两半球低纬夏季风太阳辐射极大值驱动相关,显著不同于北大西洋深海沉积记录的气候突变事件冰期加剧。

   他们的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间冰期半岁差尺度季风气候变率与两半球低纬地区夏季太阳辐射极大值密切相关,北半部球夏季辐射直接影响海陆热力差异加强夏季风,而南半球夏季辐射则通过影响跨赤道的潜热和水汽输送增强夏季风。但1/4岁差和千年尺度的季风变率,尚无法直接同低纬动力过程直接相连。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高分辨率的地质记录,为预测未来更为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深海氧同位素阶段11和全新世(MIS1)的气候变化对比表明,即使没有人类活动和温室气候排放影响,当前温暖期至少还会持续1.2万年,但季风强度将在2千年后显著减弱,伴随着极端干旱事件发生。

   这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42494910)、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4ZD1001003)、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崂山实验室CREST项目(LSKJ202203300)和比利时科学研究基金(T.0246.23和T.W019.23)的共同资助。(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行勇)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2262/IEECAS.EAPSD2025003

  
作者:孙有斌等 来源:《美国科学院院刊》

爱科学,www.iikx.com

研究揭示间冰期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