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剪刀”让塑料垃圾在常温下变燃油。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等的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难降解混合塑料废弃物一步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油,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8月14日发表于《科学》。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综合催化所所长约翰内斯·勒彻尔(Johannes A. Lercher)评价:这项技术就像为塑料垃圾找到了‘化学剪刀’,能在室温下快速将高分子链切割成汽油分子大小,为全球循环经济提供重要支撑。
张伟。
含氯聚烯烃废塑料在室温下转化为高值油品与氯化氢,兼容石化炼厂工艺。图片均由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
张伟表示,这项分子炼油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塑料回收的经济性,也建立了完整的资源循环利用链条,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催化技术产业化,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更高效催化体系,深入揭示塑料转化的原子级机理,并向全球推广。(来源:中国科学报 江庆龄)
相关论文信息:http://doi.org/10.1126/science.ade7485
作者:张伟等 来源:《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