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可调磁性插层超晶格的普适阳离子交换策略

  可调磁性插层超晶格的普适阳离子交换策略。 2025年6月25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黄昱和段镶锋团队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cation exchange approach to tunable magnetic intercalation superlattices的研究成果。

   该成果报道了一种普适的阳离子交换策略,将功能性阳离子引入二维范德华材料层间,以实现成分功能可调的超晶格结构,为基础自旋电子学研究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平台。论文通讯作者是黄昱,段镶锋教授。共同第一作者是周靖轩,周劲媛。

   在固态材料中调控磁有序性对于新兴自旋电子学至关重要。然而,磁性半导体中通过替位掺杂引入磁性元素的方式受到溶解度限制,通常掺杂浓度难以超过5%,且铁磁转变温度偏低。相比之下,将磁性元素插层到层状二维原子晶体(2DACs)中,且不破坏面内共价键,提供了一种突破传统掺杂极限的新策略,使得磁性原子浓度可提升至50%。

   尽管已有少数关于化学或电化学插层的研究案例,但整体仍受局限。研究组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插层-阳离子交换策略,成功在多种2DACs中构建出高度有序的磁性插层超晶格(MISLs),并实现可调的磁性结构。插层离子涵盖了Cu+、Ag+等一价过渡金属离子,Mn2+、Fe2+、Co2+、Ni2+等二价磁性离子,以及Eu3+、Gd3+等三价稀土离子。所用的二维宿主材料包括VIB族(如MoS2、MoSe2、MoTe2、WS2、WSe2、WTe2),以及IVB、VB、IIIA、IVA和VA族材料(如TiS2、NbS2、NbSe2、TaS2、In2Se3、SnSe2、Bi2Se3和Bi2Te3)。

   这项工作通过控制插层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可实现在半导体、拓扑绝缘体和超导体等功能性2DACs中定制磁有序性,从而构建出可广泛适用于基础研究与自旋电子学的材料平台。

   图1:锂插层和阳离子交换以实现磁性插层超晶格材料库的流程图。

   图2:阳离子交换过程表征。

   图3:Co1/2MoS2超晶格的原子结构分析。

   图4:磁性插层超晶格材料库的表征。

   图5:磁性插层超晶格材料库中的可调磁性。

   该通用的锂插层及阳离子交换策略可在低至中等温度下进行,规避了高温固相合成中常见的合金化和相分离现象,从而实现了具有交替原子层的有序超晶格结构。此类结构有效抑制了传统稀磁半导体中常见的磁离子团簇现象,显著增强了磁耦合能力,并可在室温甚至更高温度下稳定表现出铁磁性。

   该策略具有优异的普适性,可实现多种原子离子在二维原子晶体(2DACs)中的精准可控嵌入,成功构建了性能可调的人工量子材料体系。这一突破不仅为探索多重量子效应耦合机制构建了丰富的材料体系,也为新型量子器件的设计提供了关键的物质基础。(来源:科学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147-z

  
作者:段镶锋等 来源:《自然》

可调磁性插层超晶格的普适阳离子交换策略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