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研究揭示人逆转座子LINE-1靶向整合基因组重要机制

爱科学iikx.com

  研究揭示人逆转座子LINE-1靶向整合基因组重要机制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具有“跳跃”能力的逆转座子序列。在胚胎发育早期、免疫及神经系统等特定阶段和环境下,它们会被激活并发挥重要生理功能。在病毒感染、肿瘤发生及机体衰老等状态下,它们通常会持续异常活化,使基因调控紊乱和基因组不稳定。

人体唯一具有自主转座活性的逆转座子——长散在元件1(LINE-1),是大多数逆转座子的迁移载体。其异常逆转座活性,被认为与病毒基因整合、癌细胞及衰老细胞中的基因组紊乱等相关。LINE-1逆转座过程,由其编码的逆转录酶ORF2p,通过靶向启动逆转录(TPRT)机制完成。目前,学界关于其靶向整合的分子机制尚不明晰。

10月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系统解析了LINE-1逆转座过程中RNA识别、DNA靶向切割及核酸内切酶活性调控等问题,阐明了复制偶联的逆转座机制。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纯化了处于活跃转座状态的ORF2p-内源核酸复合物,并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解析了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ORF2p通过表面强电荷与基因组DNA相结合,在RT逆转录活性中心通过多个氨基酸变构调节,进行cDNA合成的分子模型。

同时,研究团队建立了高效的ORF2p体外DNA切割体系,发现了ORF2p对特定分叉结构的DNA底物,尤其是DNA复制后滞链特有的flap结构,表现出较高的活性。进一步,核酸内切酶结构域的构象变化,使ORF2p实现DNA双链的分步切割。

这一研究首次证明了ORF2p是依赖于DNA底物结构的核酸内切酶,揭示了LINE-1整合与细胞复制周期相关的分子基础。同时,该研究从结构和生化角度,阐明了LINE-1逆转座过程中,核酸底物结合模式和DNA结构介导的靶向切割机制,揭示了逆转座酶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和变异特征,即逆转录活性高度保守,且DNA识别与切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刷新了学界对LINE-1逆转座机制的认知,为基于逆转座调控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Mechanism of DNA targeting by human LINE-1为题,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

论文链接

LINE-1 ORF2p功能逆转座复合物的结构

LINE-1逆转座酶靶向切割DNA的分子机制

 

研究团队单位:生物物理研究所

 

爱科学iikx.com

研究揭示人逆转座子LINE-1靶向整合基因组重要机制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