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杨振宁逝世,享年103岁
沉痛悼念!杨振宁逝世,享年103岁。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 ...... 查看全文
沉痛悼念!杨振宁逝世,享年103岁。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 ...... 查看全文
著名方剂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谢鸣病逝,享年68岁。谢鸣北京中医药大学资料图 ...... 查看全文
最新案例!这项研究是如何登上期刊封面的?。近期,科学网科学可视化团队制作完成了一批新的图片,其中部分图片已经成功见刊或发布(见下图)。 ...... 查看全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原院长郝玉书逝世。公开资料显示,郝玉书从医六十余载,长期致力于血液病学的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成就。 ...... 查看全文
探索宇宙,亚毫米波不应成为“缺失的遗憾”。“那位学者说,在我们理解宇宙的过程中,一些突破性的重大发现往往源自于新仪器的产生,进而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拓展人类的认知 ...... 查看全文
“每天都想死”的年轻人,需要补上这堂课。“老师,我们每天都想死。” ...... 查看全文
新型成像方法在单分子层面“看清”复杂生命过程。在复杂的生命世界里,每一个分子或在细胞膜间游走,或在细胞器中穿梭,其运动轨迹往往记录着生命活动的关键线索。然而 ...... 查看全文
人工智能也可以有“基因”?。这并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东南大学首席教授耿新表示,如果只是学习某个单一知识点,人工智能可能在极短时 ...... 查看全文
体内CAR-T技术获突破 红斑狼疮治疗迎新曙光。近日,一项由中国团队主导的突破性临床研究成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迅速引起广泛关注。该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明 ...... 查看全文
FCSE 综述:5-羟甲基糠醛分离纯化技术的关键进展。期刊: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查看全文
科学家实现毫秒级纳米成像 破解神经突触传递核心机制。大脑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数千亿个神经元之间高效、精准的突触传递。突触囊泡作为神经递质的载体,其释放机制是 ...... 查看全文
研究揭示高等植物抗病毒免疫新机制。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叶健团队,首次揭示了在高等植物中,metacaspase 4(MC4)蛋白酶能够特异识别并精确切割Bcl-2-asso ...... 查看全文